玉壶冰心亭 版权所有 QQ:443618808 E-mail:xcr0406@126.com admin 9504班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 邮政编码:443000 免费建站
鄂ICP备13009088号-1 Copyright © 2005-2035 by www.xiangchangrong.cn (2026-2-25)
第 二 讲
“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和宜昌的武装暴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转入低潮。为了审查和纠正党在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
一、中共鄂西特委的成立和“八七会议”精神在宜昌的贯彻
“八七会议”之后,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亦农根据中央指示,分批召集在汉负责人会议,介绍出席“八七会议”的经过和主要内容。宜昌县委书记曹壮父、当阳县委书记李超然参加了会议。中共湖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的决议,把秋收起义作为当时一切工作的中心,结合湖北的实际,制定了详细的秋收起义纲领和计划。将全省划为武汉、鄂东、鄂南、京汉路、鄂中、鄂北、鄂西等7个暴动区域(8月下旬,省委又从鄂中划出四县与当阳、松滋、枝江、江陵组成江陵区)。为加强对暴动区域的领导,各暴动区域成立党的特别委员会,主持该区所辖各县的党务和起义工作。鄂西区辖宜昌九县以及恩施、荆州部分县共18个县。鄂西特别委员会在没有正式成立之前,省委指定宜昌县委书记曹壮父负责领导鄂西区的工作,机关设宜昌。同时,省委选派一批政治、军事干部到各区,担任农运、军事特派员,以加强基层的领导力量,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发动武装起义。
会后,鄂西特委先后派曹壮父、鲍泽英、李述礼、张家明、何无我等到当阳、远安两县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指导秋暴工作。鲍泽英、张家明以行医为掩护,到远安南乡向陈海涛、叶发秀等县委负责同志传达特委发动秋暴的指示。明确指出:“这次暴动以宜昌、当阳、远安为中心,尽快发展党的组织和群众组织后,即行发动。”“远安北乡之后桥坪为鄂西总大本营,县委应特别注意发展该地工作。尤须于最短时间内,根本铲除上北乡土劣及反动势力,并取得大刀会的领导权,造成割据局面。”特委还派罗正品、龚良鹏以特派员身份深入长阳、五峰县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发展党的组织;派张国清、胡荣仁、陈泽南在长阳发动民众,组织武装暴动;派易吉光、王天鸿、朱德恒、吴定成、戴熙康、杨楚桥到宜昌西乡、南乡秘密进行建党活动和组建农民武装。特委将兴山特支扩建为县委,任命刘子和为县委书记,同时任命徐保元为宜都县委书记,重建宜都县委;派詹楚到宜都以教书作掩护协助程光炳组织农民武装;派龚勋南、李勋打入国民党四十三军在宜都县城开办的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发展党的组织,为武装斗争培训军事干部。
8月下旬,中共中央批准了湖北省委秋收起义计划,明确规定起义时间统一于
9月初,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农委主任任旭巡视鄂西,听取了鄂西特委组织秋收暴动的情况汇报,当了解到党领导下的农民在当阳有近4万人等情况后,决定撤销江陵区,将其所属江陵、公安、石首、荆门等县并入鄂西区,由原汉口码头总工会委员长张计储任鄂西特委书记,特委委员由曹壮父、张善孚等五人组成,领导宜昌9县和恩施7县及江陵、钟祥、松滋等共22县工作。同时,成立鄂西革命委员会,委员由鄂西特委委员张计储、曹壮父、张善孚及李炼青、李盛文、李超然等人组成,张计储任主任。并成立了鄂西秋收暴动指挥部,曹壮父任总司令,李超然任总指挥。
鄂西特委在派出大批党员干部到各县恢复和整顿党组织的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情况,全面分析了整个鄂西区的革命形势后,制定了《鄂西区暴动计划》,对各地暴动进一步提出了指导原则。主要是暴动要精心组织准备和发动,“抓住暴动的中心”,“在暴动中绝对服从党的指挥”,“应无限地扩大农民革命军的数量”,“暴动胜利后,没收敌人(地主土劣等)的财产土地”,“镇压一切反革命”,“宣布农民协会的政权,解决土地问题”等。
二、宜昌工农武装暴动
宜昌地区各县在中共鄂西特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八七会议决议,在恢复和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同时,大力发动和组织农民武装,举行武装暴动。这一时期,宜昌地区党组织曾先后发动了瓦仓起义,宜昌西乡、南乡武装起义,长阳西湾起义和安福寺饥民暴动,宜昌莲沱“九四暴动”等大小20余起。
(一)鄂西秋暴第一枪——瓦仓起义
瓦仓地处当阳、远安、荆门、南漳4县边界地带,丘陵绵延,丛林茂密,物产丰富,有利于开展武装斗争。瓦仓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力量薄弱,革命力量居全县之首,建立了5个党支部,10个农民协会,农协会员1万多人,并且拥有一支1600多人的农民武装——农民自卫团。中共当阳县委根据鄂西特委“当阳县首先发动武装起义”的指示,综合分析全县各区的形势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情况后,选定瓦仓区(今属远安县)作为暴动的突破口。
1927年8月下旬,中共当阳县委在瓦仓区老观窝为被杨森部队杀害的原省农运特派员、中共当阳部委委员李时鲜召开了3天的追悼大会,参加群众有上万人。与会群众悲愤激昂,革命热情空前高涨,使追悼会开成了起义前的誓师大会。
当阳瓦仓起义创建了鄂西区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坚持了八个多月的时间,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继秋收起义之后在鄂西地区打响了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并成立了工农革命政府,为后来建立荆当远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宜昌西乡、南乡武装起义
宜昌县西乡即江南的点军、艾家、联棚、长岭、桥边等乡。早在大革命时期,西乡便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农民武装。大革命失败后,宜昌城区近60名工人纠察队员撤到西乡,同西乡农民自卫军联合组成“赤卫队”,后遭反动势力冲击,被迫解散隐蔽。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湖北省委和鄂西特委先后派易吉光、戴熙康、段德昌等10多人到宜昌县开展农运工作。中共宜昌县委决定派县委委员戴熙康等秘密到西乡,把分散在各地的农民赤卫队重新组织起来。不久组织了一支120多人的农民赤卫队,并秘密发展30多名党员,于1927年11月建立了中共西乡特别支部。1928年初,反动豪绅汪宪章、李相柏在乡村横行霸道,无所不为。为了打击反动豪绅的嚣张气焰,经戴熙康请示县委同意,决定举行西乡暴动,除掉汪、李恶霸。中共西乡特支领导赤卫队于
(三)长阳西湾起义和工农红军第六军成立
7月初,李勋通知陈泽南、向泉山、李步云等率人民自卫团和游击队到资丘会师。陈泽南率队向资丘出发途中,攻打了长阳五区反动团董任金声和豪绅朱云聪后,即赴资丘与李勋会师。
(四)安福寺饥民暴动
1928年初,鄂西地区久旱不雨,尤以枝江、宜都两县最为严重。天灾加地主盘剥以及苛捐杂税,成千上万的农民靠讨饭为生。宜都县安福寺(今属枝江县)有大片旱涝保收的良田,但这大片良田却均被地主豪绅占有。两县广大劳苦大众饥寒交迫,而此处豪绅地主却家家囤积着大量粮食,企图在这天灾之年和宜昌兵匪混战之中大发横财,谋取暴利。中共宜都县委面对严峻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在安福寺组织领导饥民开展分豪绅地主谷米的饥民暴动。安福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大革命失败后,省农运特派员陈德华在安福寺玛瑙河两岸发展党员,组建农民协会,准备进行武装暴动。至1928年2月,玛瑙河两岸发展了40多名党员,建立了两个党支部、一个党小组,农协会员也发展到200多人,还建立了共青团、妇女协会等群团组织。6月,成立中共安福寺区委,徐国炎任书记,辖10余个党支部,有党员100余人,农协会员发展到1000多人。在此前后,中共鄂西特委书记周逸群和段德昌相继到安福寺两次巡视指导工作,并深入到群众之中发动群众。段德昌从外地带来枪支和游击队战士,对安福寺部分党团员和农协骨干进行军事训练,并带领20多名农协队员偷袭了宜都长江北岸的罗家河关税厘金局,缴获手枪一支和几百块银元。同年底,枝江、宜都、当阳黑土坡、宜昌县鸦鹊岭一带持续大旱,有些地方颗粒无收。中共鄂西特委决定在宜都、枝江、松滋等县发动饥民斗争。段德昌受鄂西特委派遣,再次来到安福寺,指导宜都、枝江两县党组织开展饥民斗争。在饥民斗争动员大会上,段德昌传达了中共六大会议精神,提出组织饥民“吃大户”、“分豪绅谷米”,由经济斗争逐步转入武装斗争。
1929年2月,经中共宜都县委、枝江临时县委组织发动,在安福寺及其相邻的枝江、宜昌、当阳边界地区组织了4支饥民队伍,涌向土豪大院,吃分土豪的谷米,并“围剿团防武装”,其“行动极勇敢”,“表现了妇女很伟大的力量!”以安福寺地区为中心的饥民斗争,10余日内由几千饥民参加发展到了3万余饥民参加,抢分了几十家土豪的谷米,斗争地域遍及宜都、枝江、宜昌、当阳4县边界地区,沉重打击了这一地区的地主豪绅势力。中共宜都县委、枝江临时县委、松滋特支合并组成中共松枝宜县委后,松枝宜县委于6月上旬决定,在饥民斗争的基础上发动饥民暴动,主要斗争方式由扳地主田里的苞谷转入武装暴动,夺取团防枪支,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
中共鄂西特委和宜都县委、松枝宜县委组织领导的两次大规模饥民暴动,持续时间半月之久,遍及宜都、枝江、宜昌、当阳、松滋、江陵等县,参加暴动的饥民达3.5万余人之多。两次暴动虽然没能将经济斗争引向武装斗争,没有建立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但给土豪劣绅以沉重打击,极大地威慑了国民党反动地方政府,为以后革命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五)宜昌莲沱“九四暴动”
土地革命时期夷陵区西部的莲沱、乐天溪、太平溪、邓村、下堡坪等地称宜昌县北乡。这一带地处山区,土地贫瘠、灾害频繁、年年歉收。1928年春,中共宜昌县委根据省委和鄂西特委的指示,决定深入莲沱一带,组织农民运动,建立农民武装和革命政权,实现土地革命。中共宜昌县委书记郑炽昌带领杨生民、胡浚文、李惠民等共产党员到莲沱建立革命据点。他们一面向群众宣传打土豪、分田地,启发群众的觉悟;一面在骨干分子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8月,县委在栗子冲召开会议,组建了中共莲沱区委,杨继平任书记。随后,相继建立了农民协会、赤卫队、青年团、妇女会等组织,并发展建立了路溪坪、长岭、黄家冲等5个党支部。9月,中共鄂西特委在宜昌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组织赤色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举行年关暴动。莲沱地区党组织认真贯彻鄂西特委扩大会议精神,大力发展党、团组织和赤卫队、农民协会。1928年年关和农
1929年3月,中共鄂西特委和宜昌县委派朴光全、易正清到莲沱组织赤卫队,准备发动武装暴动。很快就组织起一支近百人的赤卫队,并在栗子冲一带训练。农历五月初一,莲沱区委决定打团防、杀团总,夺取枪支弹药,武装赤卫队员。农历五月初五晚上,由赤卫队长屈林道等带领40多名队员,直捣乐天溪团总胡孝全老巢,一举打垮了团防,杀死恶少胡学士,缴长短枪8支,团总胡孝全潜逃。当区委得知邓村团总卢少达阴谋武装团防与人民为敌的消息后,于
三、宜昌党组织领导的车夫罢工和对“神兵”的改造
宜昌共产党人在领导农民举行武装暴动的同时,也开展组织城市工人进行罢工斗争和对兴山、长阳、五峰等县的“神兵”改造。城市工人进行罢工斗争的胜利和“神兵”改造的成功支援了农民的武装暴动。
(一)宜昌城区车夫罢工斗争
1928年夏,中共鄂西特委重组后,以周逸群为首的鄂西特委克服了过去特委不太重视城镇党组织建设的缺点,在抓紧发展农村党组织,建立农村武装的同时,兼顾了城镇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在宜昌城区除对原有的支部进行巩固外,在码头、车夫(黄包车)等工人中秘密发展党员,并制定了工运和农运工作计划。
1929年夏,宜昌城内屠户为反对增加肉税,举行全体屠户罢市。工委会与各工会分会组织车夫、店员等工人,反对资本家、厂主无故解雇工人,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削减工人工资举行罢工斗争。在斗争中,资本家勾结警察,打死一名车夫工人,更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愤怒。在中共宜昌县委和城区工会的组织领导下,各行各业全体罢工,致使宜昌城区交通瘫痪,市面商业萧条,迫使资本家赔偿损失,答复满足了工人的要求,工运斗争取得胜利。中共湖北省委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宜昌车夫此次罢工得到胜利,这是鄂西工运的一个转机,鄂西特委要抓住这一斗争胜利的机会,切实开展鄂西工运工作。各地的工人,都可以引宜昌车夫斗争胜利来作宣传。”中共鄂西特委和宜昌县委重视工运工作,使各县的工运工作也迅速开展起来。宜都善溪窑工人、枝江洋溪煤矿工人等都开展了斗争。与此同时,宜昌车夫近4000工人,在车夫工会的组织下,又进行了多次斗争,迫使资本家减去上年增加的200元车租费,宜昌车夫罢工斗争不断取得胜利。
(二)党对“神兵”的改造
“神兵”是清末民初,湘鄂川黔交界一带经济文化落后,地方土豪劣绅利用山区人民信奉神灵的思想,组织起来的封建迷信武装,其名称多种多样,有大刀会、红枪会、大道会、双刀会、群英会、黄香会、红带会等等,通称“神兵”。他们主要分布在兴山、秭归、长阳和五峰等县。
中共兴山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后,对兴山“神兵”组织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改造“神兵”的措施,决定派有威信、有经验的党员干部打入“神兵”内部,掌握其领导权,发展党员,将“神兵”改造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经过改造,兴山“神兵”已成为党组织掌控的一支保家安民的农民武装。
王家山大捷,使兴山“神兵”威震四方。邻县党组织也纷纷派人邀请兴山法师传道。为了唤醒群众,扩大“神兵”队伍,兴山县委先后派刘子泉、彭洪钧、陈立富、蔡济川等20余人到秭归、巴东、长阳、五峰、竹山、竹溪、巫山、房县等地传道,帮助改造“神兵”,发展各地农民武装。1928年初,兴山“神兵”已发展到5000多人,拥有长枪、短枪、土铳5000余支,罐子炮10多门。同年3月,刘子权应巴东共产党员黄大鹏之邀,借参加黄的婚礼之机,率领兴山“神兵”与巴东“神兵”联合攻打巴东县城,杀官夺印,一举获胜。至此,兴山“神兵”威震湘鄂川边境一带。鄂西特委副书记万涛视察兴山,特地考察了“神兵”工作,肯定了“神兵”的作用。他指出,“巴兴归”三县的工作就是“神兵”的工作。他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兴巴归三县是神兵势力笼罩着的区域。县长不得他们的同意,便不能发号施令”(《鄂西巡视员万涛给中央的报告》,
五峰“神兵”武装,在中共五峰党组织的领导下,于
长阳县“神兵”武装经过改造之后,在中共长阳县特别支部的领导下,1928年10月一举将长阳榔坪土豪劣绅方楚成、程申白等4大家组成的“黄帮”反动武装击败,处死土豪方楚成、程申白等4人,打死保董覃发榜。没收了方楚成、程申白等4大家的浮财,烧毁了4大家的房屋,随后参加了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宜昌地区的共产党人在中共鄂西特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八七会议精神,秘密重建党的组织,先后与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了一系的武装暴动。这些武装暴动,都因敌我力量悬殊,领导人缺乏斗争经验和受共产国际“左”倾盲动主义影响,被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大革命失败后保留下来的党组织和革命力量又一次遭受到损失。但这些起义扩大了党在农村的影响,唤醒了民众,建立了农村武装,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经过武装斗争的磨炼,党在各县的一批干部得到了锻炼,他们在斗争中不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新的斗争环境和形势,为以后的武装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宜昌地区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玉壶冰心亭 版权所有 QQ:443618808 E-mail:xcr0406@126.com admin 9504班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 邮政编码:443000 免费建站
鄂ICP备13009088号-1 Copyright © 2005-2035 by www.xiangchangrong.cn (2026-2-25)